是虚假繁荣还是牛市来了?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蹭蹭上升
市场虚假繁荣
“本月销量同比呈现增长的原因,一是去年2月受疫情影响导致产销基数水平较低;二是当前市场需求仍在恢复中,从市场情况来看,由于去年2月基数很低,因此各类车型产销同比均呈现大幅增长的状态。”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认为,我国经济仍将持续稳定恢复,未来汽车产业仍会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2月乘用车产销数据同比上升,环比下降,除了春节假期因素影响,还有几个原因值得重视。”中国市场学会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薛旭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一是去年同期受疫情影响产销基数水平较低,并不能真实反映出中国汽车市场的客观状态,与2018年、2019年相比的数据反而更具有参考价值;二是虽然去年以来的促消费政策在逐步落实,但是汽车市场总体仍然处于恢复阶段,境外部分地区疫情影响汽车及零部件进出口和供应链的运输速度;三是芯片短缺的影响正在显现,尽管对国内中低端汽车市场的影响有限,但其他一些带有智能网联、辅助自动驾驶的新车型上的感知、算力等部分芯片需求紧张,影响可能至少还要数月以上。
“尽管车企的开工率趋于正常,但汽车消费仍然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中南大学交通运输研究中心研究员时蔚然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谈到,虽然国家层面近几年印发了一大批文件要求各地放开限行限购,但目前仍有很多大中城市一直按兵未动。4S店的新车卖不动,自然订单就少,产量也会受影响,其中还包括芯片、供应链、上游原材料涨价等不利因素。仅从原材料涨价因素看,在销售不畅的情况下,减少产量有利于控制成本。“总体而言,2月乘用车产销环比数据较为客观,同比增长只是停留在数据上的虚假繁荣,实际意义不大。”他认为。
中国品牌市占率不稳
长期以来颇受关注的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仍然处于浮动之中。
数据显示,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49.6万辆,环比下降42.8%,同比增长3.2倍,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9%,市场占有率比上月提升0.5%,比上年同期下降9.5%。今年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36.2万辆,同比增长87.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6%,市场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与2019年数据相比,1~2月销量同比增长0.4%,市场份额提升0.7个百分点。与2018年数据相比,1~2月销量同比下降22.9%,市场份额下降2.4个百分点。
“不难发现,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很不稳定,而2月环比下降42.8%,降幅较大。”招商证券分析师马宏图向《中国汽车报》记者分析道,从前两个月的情况来看,中国品牌乘用车生产端已经基本复工,但是销售端的市场占有率却一直摇摆不定,值得关注。
分车型看,2月,中国品牌轿车、SUV和MPV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5.7%、55.5%和65.4%,与上月相比,中国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小幅下降,中国品牌SUV和MPV市占率有所增长。1~2月,中国品牌轿车、SUV和MPV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6.7%、55%和64%,与上年同期相比,市场占有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从数据可以看出,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同比出现下降,主要是因为中国品牌轿车销量下滑拖了后腿。”东方证券分析师覃筱鹏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
中汽协数据显示,2月,吉利轿车销量2.7万辆,环比下降55.%;长安轿车销量2万辆,环比下降22.5%;比亚迪轿车销量1.1万辆,环比下降49.3%;一汽轿车销量7995辆,环比下降52.2%;奇瑞轿车销量7417辆,环比下降54.7%。
覃筱鹏认为,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的下滑,在去年上半年较为明显,下半年稍有好转,但仍不稳定。就今年2月来看,固然与轿车的销量下降直接相关,但背后的因素也不容忽视。一是整车厂遭遇供应链芯片短缺、原材料涨价难题;二是中国品牌迭代速度与外资品牌仍有差距;三是中国品牌汽车在性能、质量控制上尚存差距,导致品牌影响力不足;四是中国品牌虽然有了抢占智能汽车高地的意识,但是由于芯片、算法、操作系统等基础研究不足,与特斯拉等外资品牌还有明显差距,这也是业内公认的事实。
但是,中国品牌车企依旧有很多机遇。“随着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以及乡村振兴工作的推动,小城市和县乡市场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对中国品牌的销量提升有较大的拉动作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对于中国品牌来说,中小城市和县乡市场的消费者是其主流目标客户群。”
“抓住当前政策和产业转型的机遇,在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风口上提质增效,才能提高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影响力和市占率。”薛旭表示,一是要在技术进步上下功夫;二是切实提高品牌意识,抓好从设计、生产到销量的全流程管理,学习丰田等先进车企的精益化管理经验,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三是在切实提升质量、打造爆款产品的基础上,强化品牌造势,争取更多的消费者和市场认知,打造名牌产品、名牌企业。
新能源汽车产销刷新当月纪录
2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难逃“环比下降、同比上升”的“魔咒”。当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万辆和11万辆,环比下降36.2%和38.8%,同比分别增长7.2倍和5.8倍,本月新能源汽车已连续8个月刷新当月产销历史纪录。
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7万辆和28.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倍和3.2倍。与2019年同期相比,产销同比分别增长1.1倍和96.12%。与2018年同期相比,产销同比增长均为2.9倍。
“从整个汽车市场来看,新能源汽车可谓一枝独秀。”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促进会秘书长范永军向记者谈到,一是连续8个月刷新月度产销纪录,虽然环比有所下降,但与去年和2019年、2018年同期相比都有显著增长,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通过多年来的政策扶持、市场培育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大趋势;二是新能源汽车既能满足低碳社会的绿色发展需求,也有自身外观设计好、充电价格低、维修保养方便、智能化程度较高等优点,使得市场进一步扩大;三是由于国内部分城市限行限购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牌照“网开一面”,也拉动了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提升;四是政策支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出发,新能源汽车是优先选择的技术路线,补贴也好,“双积分”也好,以及购置税等税费的减免,都使得新能源汽车不断迎来新的利好,为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增添了动力。
2月,新能源汽车企业中,上汽集团产销量分别达到3.5万辆和3万辆;特斯拉(上海)产销分别达到2.4万辆和1.8万辆;比亚迪产销分别达到1.2万辆和1万辆。值得注意的是,在造车新势力中,蔚来汽车2月交付5578辆,同比增长688.97%,比1月交付7225辆环比下滑22.8%。理想汽车2月交付2300辆,同比增长755%,环比下滑57.24%。小鹏汽车2月交付2223辆,同比增长1280.75%,环比下滑63.04%。哪吒汽车2月销量为2002辆,同比增长1863%,环比下滑8.79%。
“总体来看,造车新势力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华泰证券分析师凌岳斌客观认为,造车新势力的表现呈现出几个新的特点。首先,经过几年来的风风雨雨,造车新势力基本形成了以“蔚小理”等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其次,造车新势力发展势头良好,虽然不免有盛有衰,但很多企业正在追赶不断向上,当月哪吒汽车能实现较大幅度增长,看得出其在研产销等环节上花费了不少功夫。第三,如今几乎所有具备实力的整车企业,都在开发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无疑将进一步加剧。
耐人寻味的是,在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中,宏光MINI EV以1.7万辆夺冠,超越特斯拉Model 3的1.4万辆,而特斯拉Model Y与长城欧拉R1、比亚迪汉EV均超过4000辆。
“市场是车型需求的指南针,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正在升温。”时蔚然表示,欧美日韩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大众持续推出纯电动汽车,丰田与比亚迪联手瞄准中国市场,特斯拉继续扩建上海工厂。这些都表明,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汽车市场竞争的新高地。面对新的竞争态势,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虽有先发优势,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更加注重质量和技术进步,加快发展,才有胜算。
2月,中国乘用车出口成绩亮眼。本月完成出口7.7万辆,环比下降15.7%,同比增长122.8%。其中,基本型乘用车出口1.4万辆,环比下降8.6%,同比增长28.1%。SUV出口5.8万辆,环比下降20.3%,同比增长169.8%。令人称奇的是,MPV和交叉型乘用车环比、同比均实现上涨,表现不凡。MPV出口1188辆,环比增长166.9%,同比增长24.3%;交叉型乘用车出口3958辆,环比增长28.9%,同比增长259.8%。
“汽车出口量与车企产品的品质和品牌直接相关。”时蔚然表示,目前,中国汽车出口目的地越来越多,由于很多国家与中国国情不同,2月没有春节及假期,所以,出口增长是合乎情理的,但同时也表明国内车企在通过多种途径,提升产品品质,打造品牌,开拓海外市场等方面已经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能不断获得进步。
国内企业中,今年2月,奇瑞集团出口汽车1.8万辆,环比增长9.4%,同比增长117.3%;截至目前,奇瑞已连续17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1~2月累计出口汽车达到17376辆。吉利2月出口7322辆,同比增长约184%。上汽通用五菱海外出口达6844辆,同比增长54%。
“其实,奇瑞集团早在2001年就开始出口乘用车,并有针对性地在海外布局研发。其他一些车企虽然外在形式不同,但付出了不少的努力。”覃筱鹏表示,吉利、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业都在出口中不断取得新成绩,共同打通了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出海通道。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出口,也在呈现递增之势。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先发优势逐渐减弱,“走上去”面临更大竞争压力,“走出去”黄金窗口期不断被压缩。因此,她建议,提升新能源汽车整体“走出去”实力。同时,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也提出,中国新能源车企要开拓海外市场,满足中国车企“走出去”以及欧洲地区日益增长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等。
事实上,中国乘用车正在靠品质、品牌打开更多的海外市场,东南亚、俄罗斯、日本、韩国,甚至欧洲和北美等海外市场。而更多的企业包括造车新势力都在向着海外市场跃跃欲试。近来,蔚来正在酝酿今年下半年将产品出口到欧洲,而爱驰和小鹏汽车动作似乎更快,爱驰U5已在2020年5月正式出口欧洲,目前已进入法国科西嘉岛、德国、以色列、荷兰等国家;小鹏首批出口到挪威的G3已经交付。而威马汽车的海外布局计划也瞄向了欧洲。目前,威马汽车与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已经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涉及整车出口及售后服务、充电基础设施配套及充电体验提升、V2G技术应用等领域。“我们的国际化是在不同国家研发,在不同国家有产品、有服务。”威马汽车董事长沈晖近日表示。
中国汽车市场2021年的走向备受关注。“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居民消费仍受制约,投资增长后劲不足等,这些因素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汽车市场的稳定恢复。”陈士华表示。
但长期来看,我国经济仍将持续稳定恢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GDP增长6%以上,明确了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的政策取向,同时今年2月出台的《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商务领域促进汽车消费工作指引和部分地方经验做法的通知》也将为汽车消费带来利好作用。“经历了近年来的产业调整和疫情考验,我国汽车产业将全面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果没有意外,从3月起,汽车产销或将进入一个较为理想的发展时期。”时蔚然表示。
免责声明:本站登载此文仅出于信息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及其描述,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联系QQ:26887486),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lianzhongauto.com/article/rd/12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