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测评:试驾MINI CLUBMAN 浮华黯然失色的美
亚历克·伊斯哥尼斯(Alec Issigonis)在戛那海滨酒店的一张餐巾纸上勾勒出了一个汽车传奇的雏形,那一年正是1959年。然而本身仅仅是为了家用而极致利用空间所打造的小型车,却出人意料地风靡了长达超过半世纪的时间。从嬉皮年代跨越到千禧时代,MINI的魅力覆盖了拉力赛场、时尚T台甚至英国皇室,以至于最终蔓延至全球的艺术和音乐领域。如今,MINI正值60周年之际,那些经典元素在创新灵感的塑造下,早已告别传统。而同样迎来50周年纪念日的新一季MINI CLUBMAN,更是以“既不是轿车也不是SUV”的定义,特立独行到无法被分类,而事实上,它也的确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MINI。
1969年横空出世的MINI CLUBMAN以六门设计、对开尾门这样打破常规的细节设计,成为了MINI车系中最特别的存在。从来不缺乏目光聚集度的MINI,丝毫不用在人前“自我介绍”,憨萌之中不失激进运动气质的它,也足以代表英国汽车工业与德国汽车工业碰撞出的精湛火花,无论是定制化选装配备还是突破经典设计,MINI CLUBMAN都在以独特风格的美学去诠释如何让浮华黯然失色。
MINI CLUBMAN拥有了全新的华丽装扮,十八度黑(实拍车辆)与日不落红的配色成为了新一季车主最明显的标签。随着光影变幻,车身也会映照出与众不同的色彩。这种随时会迸发出惊喜的创新设计,的确独一无二。
选装了运动套件的COOPER S,酷到走路带风。经典设计之中增加了蜂窝中网面积,虽然这其中不乏装饰作用,但为刹车导流降温的进气口,可并非摆设,加之醒目红色S徽标彰显心脏的强大,性能感宛如空气切割机器一般。
即便已经历了50年的岁月,如今的MINI CLUBMAN也并不存在什么直接的竞争对手。双色车顶、六门设计以及在丰富线条之下的门框与玻璃造型,都让无法定义的它,更无可取代。
最初MINI三门与五门的全新米字旗尾灯的经典之作,可谓荆棘丛生。由于法规规定,尾灯不得采用非对称式造型,而英国米字旗图案在从中央拆分时会存在细微差别,因此追求完美的设计师反复试错,并以不同比例去调整细节,虽然没有前车之鉴的成功案例,但他们最终还是将这一“理想”呈现到了我们面前。
而MINI CLUBMAN则在此基础之上继续突破与创新,采用了全新对称式米字旗造型,并将上一代车型的刹车灯位置移至米字旗内部。不过,当行李厢后尾门开启时,下部尾灯会默认自动开启,作为刹车灯与示宽灯功能(与老款相同),以提高安全性。
刹车灯由上一代车型的底部位置,上移至米字旗中央,从而让对称式米字旗尾灯的点亮方式更加丰富且多变。当MINI CLUBMAN低空飞行时,闪耀的星光足以照亮整个夜晚。
如果说选装定制方案的丰富度,追求与众不同的MINI品牌丝毫不亚于任何豪华品牌。MINI YOURS的定制方案还为MINI CLUBMAN新增两款全新造型的轮圈,其中一款为我们眼前的这款18英寸双色镂空轻质铝合金轮圈,而另一款为相同尺寸的双色多幅铝合金轮圈。除此之外,还有四款不同样式与材质的轮圈。而在我们眼前的这款采用了哑光材质,并且在镀铬条上还增加了与车身颜色为同一色系的暗蓝色装饰涂层,犹如雾面般的高级感实在让人难以拒绝。
轮圈中央的LOGO沿袭了米字旗尾灯的造型,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质感都非同一般,其轮胎配备的是普利司通泰然者系列,规格尺寸为225/40 R18。
不同于普通版本MINI,MINI CLUBMAN(VAN/ESTATE)自诞生以来就拥有一对可以90°对开的后尾门,而这种设计给狭窄的欧洲街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甚至当年英国皇家邮政局都一度使用MINI VAN(MINI CLUBMAN原型)递送邮件。而后尾门的设计也一直都是MINI CLUBMAN更加有趣且更有创意的地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互动性。这种让设计与功能性相结合的细节,拥有一种并非“形同虚设”的美感。
90°对开的后尾门组成了MINI CLUBMAN六门之中最与众不同的两门,两门开启后内侧还设有专门的储物空间。
其实不仅仅是尾灯造型,整个尾门、尾门把手、雨刷都采用了对称式设计,彻底挽救了一批“强迫症儿童”。
360-1250L的装载能力足以让MINI CLUBMAN成为MINI之中“内空”最大的那个,尤其是支持4/2/4比例放倒的后排座椅,可无压力承载4人+几套滑雪板,灵活多变的空间组合让多人出游也变得十分便捷。
为了更好地实现郊游场景,行李厢内还设有丰富的储物空间以及电源接口。在经历了50年发展变革之后,MINI CLUBMAN仍然继承着MINI在空间布局与利用率上的优势。
免责声明:本站登载此文仅出于信息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及其描述,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联系QQ:26887486),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lianzhongauto.com/article/sj/11952.html